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有这样一位老先生:退休返乡以后潜心编书修志,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坚持每天整理着“晚年需要回答的问题”--他就是绩溪岭北硕儒汪本铨老先生。
退休返乡,思考“晚年需要回答的问题”
“我对世代居住于此的、人文厚重的故乡,始终怀有一种崇敬、感念之情,又间或有种歉疚之感。如何报效家乡,成了我晚年需要回答的问题。”2002年,已届花甲有四的汪老返回余川定居,而这已是他离开热爱的家乡50多年了。当时他没有过多考虑在这世间还有多久的问题,考虑更多的是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做点什么,思考着“晚年需要回答的问题”。
编书修志,“为家乡余川做一点事”
因汪老在古玩店里无意间发现旧版《余川越国汪氏族谱》,遂为汪氏族谱被当作古玩出售感到难过,又为族谱完整“得以保留余川村的历史资料”颇感欣慰,自此萌生了“为家乡余川做一点事”的想法。17年来,汪老一心收集整理村史资料,修成《余川村志》、重印《余川越国汪氏族谱》、编撰《余川链接》、《人文余川》和《汪惕予研究资料》等,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先贤资料。
寻古探今,“将余川的历史文化延续下去”
“我想把我所学的所知道的传给后辈人,把我们村上的历史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汪老先生晚年的心愿。为此,已是70多岁的汪老爬上石鹤山,探寻文物古迹,并重修始祖六胜公墓,参与明末清初文化传播者采薇子修复。为将余川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展现和传承,汪老先后整理越国公汪华、汪裕泰、汪惕予、汪静之、汪五庭等历史名人资料,这些珍贵的先贤资料浓缩了余川汪氏宗族发展史,承载着余川人道不完的乡愁。
修志养生,努力答好“晚年需要回答的问题”
汪老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为家乡余川多做一点事情,甚是珍惜宝贵时光,倾注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到了抢救村史资料上。编书修志耗费精力,平日家务多老伴操劳,心里甚感愧疚,不想为家里添负担,故以编写村史为晚年的乐趣:每天两次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健康;合理饮食起居,做到早睡早起;自己种植蔬菜,三餐粗菜茶饭、定时定量;保持心情愉悦,遇事谈心商量;活动大脑,做到脑清、耳聪、目明。正如汪老所说“因为爱了这个事,有了热情,也就乐在其中,身体也健壮,精力也充沛。”
激活乡贤名流活力,赋能乡村振兴“五百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而汪老先生潜心编书修志,积极推介家乡人文资源优势,正是“雕刻时光”小镇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写照。 (绩溪县委统战部投稿)
上一条: 绩溪“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