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市坚持把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高政企沟通质效作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探索构建多层次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企业家有效参与沟通机制,干部沟通能力提升机制,较好地实现了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服务效能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广德市连续5年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中受到通报表扬。
一、全面覆盖、精准服务,构建多层次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
(一)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建立“百名干部帮百企”制度,由市四大班子成员在内的94名干部包保186户企业,各联系领导每季度走访联系包保企业不少于一次。将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纳入市委常委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名单、党委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党委领导与所联系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交朋友、多接触、常谈心。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主要采用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重在了解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倾听企业家之声”半月谈制度,由市经信局每半月牵头召集约15家企业和市直相关部门、园区座谈。座谈由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广德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主持召开,邀请市纪委监委列席,市政府办公室、市金融服务中心、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涉企服务密切的10家市直部门常驻,并结合议题所需邀请相关市直部门参加。会后,采用“123”模式向企业快速反馈办理结果,即当日完成问题交办、次日被交办单位赴企了解详情,第三日向企业答复办理进展及下一步安排。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主要采用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重在解决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8场,交办265个诉求,解决250个,办结率94.3%。
(三)统战系统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与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制度,座谈会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主持召开,每季度明确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邀请相关民营企业、商(协)会提出意见建议。持续做好工商联直通车工作,将民营企业家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涉及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筛选,采用“直通车”的形式直接呈报市委书记、市长及相关分管市领导。统战系统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机制,主要采用座谈交流、调查问卷、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重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增强工作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科学性。今年以来,收集到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所得税、劳动人事争议、社会保险缴纳和工伤认定等四项问题。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所得税问题通过“直通车”呈报,市长进行了批示,已转交部门研究办理;劳动人事争议问题,由市工商联牵头成立市总商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保险缴纳和工伤认定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商联主席专门带队赴长兴县、天长市开展考察学习,后续将结合广德实际,由相关部门作出反馈。
二、科学引导、营造氛围,构建企业家有效参与沟通机制
(一)用好正反“两面镜子”,变“要我来”为“我要来”。在本地官方公众号上设置“天南地北广德人”和“营商环境看广德”专题栏目,宣传企业家奋斗历程和政企合作促发展的典型做法,鼓励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政企沟通交流,少走弯路、健康发展。不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家前往广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农商行、税务局等市内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桩桩件件腐败案例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汲取教训、警钟长鸣,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通过参与政企沟通的方式,正确地表达自身诉求。
(二)提升建言献策能力,从“有问题”到“有建议”。每年举办一期民营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每季度组织商(协)会赴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参观走访,不定期组织商(协)会、民营企业之间相互走访,通过专题培训和参观走访,了解最新发展政策、经济形势、管理理念和本地各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为在政企沟通中更好提出问题、建言献策奠定基础。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为工商联所属6家商(协)会配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职副秘书长,协助商(协)会做好会员所提问题、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对行业共性问题的提炼表达。
(三)扩大参与沟通覆盖面,由“小群体”向“大规模”。每季度组织88家样本点企业参与“全省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问卷和47家常委企业参与“广德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评议涉企部门”调查问卷,并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参与企业、适时扩大问卷范围,广泛了解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和意见、建议,了解行业动向、企业预期、面临问题等。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调查问卷,比如,开展“关于科创型企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了解全市科创型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帮助等内容。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努力实现由面对面的“小群体”交流向键对键的“大规模”沟通,让更多企业参与政企沟通机制。
三、加强培训,创新锻炼,构建干部沟通能力提升机制
(一)针对全体机关干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始终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将提升机关干部为企服务意识和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加大为企服务能力培训供给力度,所有班次均设置了为企服务能力相关课程;在授课形式上,建立“党校+企业”联训新模式,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授课,组织学员赴优秀企业参观,在一来一往中,引导机关干部转变思维方式、丰富背景知识,在提升交流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与企业沟通联系的机会。今年以来,共计办班34期,培训学员2180人次。
(二)针对涉企单位年轻干部,专门出台《“桐汭菁英”年轻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以1个季度为周期,采取小班化教学,实施“政治+专业”双导师“带徒”指导,设置“理论学堂+异地研学+技能实训”三大培训模块,搭建“学员论坛+专家点评”两类检验平台,开展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精准靶向专业化培训。目前,已围绕提升项目谋划能力、金融服务能力、招商工作能力、统计工作能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方向研究等主题开展了5期专题培训,共计132名年轻干部参加培训。
(三)针对统战系统干部,将“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办得成事”作为衡量统战系统干部与企业联系沟通成效的判断标准。加强日常交流“接地气”,坚持常态化走访,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平均每月走访商会或企业不少于5次;运用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两年来市工商联共发布373条动态,其中发布各类惠企政策97条。提高业务本领“强底气”,要求统战系统干部参加涉企服务各类“短平快”即时提能课堂,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与企沟通实效。比如,参加企业家大讲堂暨税务政策培训会,“政会银企”四方联动座谈会,法院、检察院“送法进企业”,应急、环保、开发区赴企开展综合“体检”等活动,精准掌握常用的税务、金融、应急、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政策。
下一条: 旌德县召开第一期政商恳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