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宁国市委统战部 作者:鲁艳平
发布时间:2024-02-29 08:57:06
浏览量:3383

近年来,宁国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不断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宁国市位列第60位,保持全省第一。

一、靠前服务,画好经济发展“同心圆”

宁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并提供高效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出台文件强保障。坚持和完善制度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工作落实。出台“提信心拼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举措,汇编《宁国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印发《宁国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举措(修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宁国市市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方案》《宁国市市级领导联系新生代企业家制度》等文件,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为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完善机制促长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调度营商环境指标优化工作机制,制定《宁国市持续打造“徽常满意・在宁舒心”服务品牌 积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宁国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完善宁国市“为企优环境”考核工作调度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连续4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首评首获“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对标提升强举措。树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意识,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努力当好为企服务“店小二”。2023年,主动召开政策发布会和政务直播9场,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专题专栏,企业对惠企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事项5080件,全程网办率90%。探索开展“企业出题、政府答题”活动,严格落实“123”企业诉求督办反馈机制,截止2023年底,累计收集办理企业诉求961个。

二、实招频出,构筑政企互动“连心桥”

围绕“惠企、助企、强企、利企”下实招,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宁国市硬招实招迭出,加速补齐短板,为企业发展强信心、增活力、添动力。

精准助企有速度。举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开展市级领导“上门办公”,“义无反顾”解决企业问题,“心无旁骛”深化为企服务。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共性难题攻关。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组建安徽工程大学(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引进工信部赛宝实验室,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06件,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服务暖企有温度。搭建政企高效交流渠道,2023年,召开青年企业家专场座谈会、电商企业专场座谈会、宁国政商恳谈会、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等系列会议,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49件,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实现共赢。不定期举办“亲清下午茶”政企交流活动,以“一壶清茶”为桥梁载体,搭建常态化的政企交流平台,解决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增进亲清政商关系,实现政企“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心。法律护企有力度。多方联动,建立“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组织法律专家志愿者团队,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依托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参与调解劳资纠纷,累计调处劳动争议相关案件25起,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聚焦服务企业发展,针对涉企项目警情、案情、舆情、稳情,建立“一单四推”、跟踪盯办、提示交办工作制度,实现企业需求“一屏解决”。

三、精心培育,激发干事创业“向心力”

宁国市始终把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作为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先后组织100余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先后赴井冈山、延安、韶山、红旗渠等革命圣地,开展实地红色教育,引导企业家们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不忘发展初心,时刻牢记责任使命。聚焦企业管理、融资投资、法律风险防范、党的建设等内容,连续15年举办企业家专题研修班,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新生代企业家赴沪苏浙高校进修学习。选树典型榜样。始终将服务好企业家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强化舆论环境营造,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每年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大会,坚持开展“发展功勋”“发展贡献奖”“亩均英雄”等优秀企业家评选。积极推荐民营企业家参与各类评选表彰,截至目前,累计30人次获得全国、省、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提高政治待遇。积极做好优秀企业家的政治安排,选树一批信念坚定、诚信经营、富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先进典型,营造尊重、支持、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有14名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宣城市人大代表、8名担任宣城市政协委员、59名担任宁国市人大代表、44名担任宁国市政协委员,注重发挥代表人士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