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信息来源:宁国市委统战部 作者:鲁艳平
发布时间:2024-10-25 11:36:37
浏览量:12841

近年来,宁国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万企兴万村”行动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助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强化要素支撑,打牢工作基础。一是组织保障有力成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的组织领导、督促指导、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各项惠民惠企举措落到实处。二是工作机制完善建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工商联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行动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经验交流、宣传推广等相关工作,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具体举措落地见效。并充分发挥派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作用,深入宣传“万企兴万村”行动重大意义及政策要求,动员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三是谋划设计精准先后印发《宁国市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动方案》文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因村因企施策,搭建平台,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公益性捐款捐物、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富民产业、培训和吸纳农村居民就业、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多途径、多形式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创新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深化村企共建。市工商联通过座谈会、倡议书、现场会等活动以及联系调研、执(常)委会等组织形式,引导全市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和全市105个行政村(含3个村改居社区)结对共建,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户,形成“一企一村共建、一村多企结对、多企带动一村”工作格局。积极为商协会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金融扶持等方面服务,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始以来,组织开展对接活动6次、服务企业220家次。二是实施产业帮扶。围绕宁国市山核桃、茶叶、竹笋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市场原则,实现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和乡村资源优势有效衔接,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业帮扶。推广山核桃“小山变大山”改革经验,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抱团推进“林地托管+无人机飞防+林下套种”的立体化服务,促进山核桃产业整村协同发展。依托霞西镇石柱村4000亩国家储备林现代毛竹基地,加大竹产业加工头部企业的招引,抢抓国家“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机遇,积极推进竹材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三是培育乡村人才。大力弘扬乡贤文化,鼓励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带动更多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深化“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800人次。加大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每年培训合作社负责人、乡村振兴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人才180人次。加强电商技能培训,培育农村电商立足特色产业带头发展“电商+休闲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每年培训“新农人”、“直播达人”300人次。

注重示范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强化思想引导。结合“四送一服”,主动靠前服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和商会开展调查研究,阐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目的和重大意义,达成思想共识,并进一步了解项目筹备情况,畅通意见建议反映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8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项目共349个,惠及乡村60个,投入到位资金8.7亿元。如宁国市西津街道大村村与安徽邦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启动“大村村农场”项目,通过“农业+旅游”模式,达到1+1>2的效果,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典型示范大力宣传报道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先进典型和行动成效,相继推广报道了詹氏食品股份公司、中鼎集团、紫燕食品等企业结合实际投身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向全社会展示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风采,增强民营企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努力营造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