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宣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民盟宣城市委会荣获“2019-2021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件提案获得“优秀提案”,4名盟员委员获得先进优秀表彰。近年来,民盟宣城市委会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把参政议政工作作为盟务工作第一要务,把履行参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涌现出一批优秀政协民盟委员,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盟智慧和力量。
参政议政选题“准”。民盟宣城市委会始终把“选题”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步放在突出位置。1月,宣城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民盟宣城市委会召开盟员市政协五届委员座谈会,市人大副主任、民盟宣城市委会主委张玉峰强调,“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盟员委员要提高参政议政精准选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民生问题精准建言献策,增强提案办理的可操作性,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多年来,民盟宣城市委会始终坚持把参政选题与党派人才、宣城发展相结合,要求盟员在选题建言中坚持“三问”(一问是否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二问是否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三问提出的建议措施是否贴合宣城发展实际,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和远见性)。
2017至2022年“两会”期间,民盟宣城市委会及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议案及建议达210余件,其中大会发言稿22篇,多篇高质量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加速提案办理的落地。2021年度集体提案《保护城市历史风貌 恢复打造水阳江宛溪河历史风光带的建议》被列为市长领衔督办,得到了市直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提案办理成果转化运用创造条件。
优秀盟员榜样“强”。为充分发挥参政议政骨干盟员的带头示范作用,继承发扬民盟“不调研、不发言”的优良传统,为广大盟员和新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可借鉴经验。宣城各级民盟组织积极探索“传帮带”模式。通过不定期召开参政议政座谈会和培训会,以讲座形式传授参政心得,做好“书面传授”;通过“一支部一调研”方式鼓励年轻盟员参与选题调研,青年盟员在实地考察和部门座谈会中,学习前辈盟员的建言经验,加速角色转变,提升政治站位,做好“实践传授”;通过骨干盟员搭建外联平台,借助委员工作室的优势,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邀请兄弟党派成员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选题建言,提升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资源传授”。
2020年度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中,6名民盟盟员初评为优秀,占全市受表彰政协委员数五分之一,民盟宣城市委会参政议政不断呈现出新活力。2021年6月《人民政协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对民盟宣城市委会“曾兰州委员工作室”进行联合采访,作为宣城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优秀代表,曾兰州10年间撰写政协大会提案78份,社情民意100余条,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民盟宣城市委会参政议政的活字招牌。
人才队伍建设“实”。“根深方可叶茂,固本才能枝荣”,民盟宣城市委会始终将构建参政议政工作新格局,打造参政议政民盟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社情民意、论坛研讨成为民盟宣城市委会发现、培养、选拔参政议政人才的重要渠道。把好组织发展“入门关”。坚持标准、保持民盟主界别特色,择优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参政议政意愿强的代表人士,提高民盟宣城市委会参政议政的专业水平。优化社情民意“培育器”。推动全市民盟各基层组织社情民意信息提质增效,完善畅通反映渠道,重点扩大在职盟员参与率、提升信息优质率,充分挖掘各岗位盟员的潜力,增强盟员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敏感性,激发参政议政热情,发现参政议政人才。用好论坛研讨“转化器”。充分掌握盟员的专业岗位特点和优势特长,积极鼓励专业盟员参与民盟中央、民盟省委各类论坛,累积参政议政基础素材,为论文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2017-2021年间,民盟宣城市委会向民盟安徽省委会、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报送社情民意200余篇,其中,《关于改革职业教育的建议》《关于严格除草剂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遵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应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等7篇社情民意被民盟中央采用,《关于加强我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议》等8篇被省政协采用,民盟安徽省委采用114篇。多位参政议政骨干盟员得以迅速成长,相继担任市、县政协委员。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后,全市盟员中担任市级政协委员有16人(含常委),宣州、绩溪、宁国、泾县等县级政协委员有30人(含常委),在宣城政治协商舞台上,民盟声音愈发响亮。
上一条: 民革宣城市委会脱贫攻坚工作受表彰
下一条: 张平带队走访市各民主党派